30. 如何看待“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没有假设”这类说法?

这是一种看似有些道理,但实际上非常荒谬的观点。

假设是人的基本思维方法,不是一门学科的哪个权威说了一句名言就能否定的,即使在那个学科的范围内也不能。

我们不妨来想想,历史书上书写的历史是怎么来的。在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使是亲自参与者,完全知道的只有他自己的行为(这还不算可能的遗忘);至于与他相关的人所做的事,他有一部分可能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但另一部分则是从那个人自己的描述,或者从第三者的描述那里得到的,因此他无法确定这里面就没有谎言和以讹传讹造成的事实歪曲。至于他不认识的人,他更是无法验证他得到的信息是准确的。所以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有谁可能了解它的全貌呢?那所谓的全貌,难道不是历史学家或者别的什么人,通过一些片断化的信息拼凑出来的吗?那个拼凑出来的全貌,只是我们的一种推测,而很难说就一定精确对应那个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在这个推测中,我们所知道的信息,只是那个复杂历史事件中信息的极小一部分,我们也不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信息。因此,虽然我们把这些片断化信息通过逻辑联系起来,重构了二战这个历史事件,但我们在这个重构过程中,使用的已知信息远远多于未知信息,我们也无法保证这个重构出的历史事件就真的与真实的历史事件相符合。我们认同一个说法,也是因为它符合了一些我们的评判标准,比如逻辑自洽,与已知的历史证据吻合等等。但这就像一个插值算法一样,如果我们事先不给定函数空间,那么通过一些给定点的插值函数是有无穷多个的。我们推测出的那个,一般只是我们认为最符合“常理”的那一个,但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那一个。

我在小时候就常想:一个人要想完全了解另一个人,那么除非把他的人生自己重新活一遍,否则是不可能的。而即便我们能把另一个人的人生准确地复现一遍,我们还是不可避免的有遗忘:很多人对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描述也有偏差。因此,精确地说,我们要完全了解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可能的,何况所有人,或者至少是对某一个复杂事件有影响的所有人?

我们再看看历史学家自己是怎么研究历史的。比如他们在研究二战时,肯定要找二战的原因。比如他们可能推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可能是二战的原因之一?然后他们去寻找史料,去证实自己的推测。这难道不是一个先假设,然后证明自己的假设的过程吗?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可能有历史学,而只会有一些零星的当事人记录,比如日记,回忆录等。

所以没有假设就没有历史学。如果历史学家从不用“如果”,他也建立不起来任何历史学说。

至于“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历史提问,也并非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历史学家可以告诉我们,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有哪些。那我们可以问:如果我们把那些原因全部改变为促成现代化进步的样子,中国是不是在近代就不会落后了呢?如果历史学家的答案是“不”,那说明他给出的答案是不完备的。如果历史学家的答案是“是”,那他也在对历史进行假设。然而,这些难道不是历史学家的思考方法吗?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也经常会有假设。比如,我昨天要是那样办,结果会如何不一样呢?我们正是在这种反思中才进步的。不能因为一个事件进入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就禁止我们进行这种思考,那完全是一种学科霸权行为。历史是所有人的历史,而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历史。历史学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但他无权禁止别人如何看待历史,也无权禁止别人在看待历史时使用的某种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