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叫“意义”。简单来说,意义是对象或事件对于认识主体的价值。所以首先,认识主体的存在是意义存在的基础;其次,“生命的意义”可能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说法,因为生命先于意义,它也不必依托意义而存在。

试想,一个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他本能地吃奶,本能地观察:这些对他来说是一种本能和乐趣,他并不考虑对象和事件的意义。后来,他发现一些事情对他有益处,比如吃饭能让他摆脱饥饿的状态,能让他有力气,有助于他成长,等等;比如玩耍可以使他快乐;比如学习可以解答他的困惑,等等。他从那些对他有益的对象和事件中,抽象出了一个概念,叫作意义,就是我们先前说的“对象或事件对认识主体的价值”。因为发现很多的对象和事件都有意义,我们就倾向于去泛化这个概念的有效范围,去倾向于认为所有的对象和事件都有意义。可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恒星的意义是什么?蚊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生病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思考,我们发现,把意义这个属性泛化到一切的对象和事件上,并不合理。

“生命的意义”可能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说法,因为没有生命就没有认识主体(如果死后认识主体不继续存在的话:这里我们假设是这样,因为提问的逻辑是以这个为前提的),没有认识主体就无所谓意义。生命是所有意义的前提,而不是生命的意义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把意义的属性泛化到生命上,是有逻辑问题的。

然后,我们再分析一下“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中本身的问题。生命本身是与时间有关的,我们假设把它记为\(L(t)\)。假设一个人的出生时刻是0,死亡时刻为\(t_e\),那么生命函数可以表示为

\[\begin{split}L(t)=\left\{ \begin{array}{ll} 1, &0 \leq t < t_e \\ 0 & t \geq t_e \end{array}\right.\end{split}\]

其中1代表生存,0代表已经死亡。在这里,我们不考虑\(t<0\)时的情况。那提问中的问题基本等价于:既然\(L(t)\)终都会变成0,那么开始时\(L(t)\)有什么意义?可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生命的意义”大概是一种有问题的说法。更合理的说法是:在一个生命存在时,他要做什么对他有意义的事情;对他来说,什么样的事情更有意义;比如可以对意义进行量化:例如收益、愉悦和名声等;对意义量化后,如此优化自己的生活,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目的性比较强的话。

如果对抽象化和泛化的进一步的兴趣,请参考《哲学的重建》中的第20章:抽象化、具象化与抽象建构,以及第14章:泛化倾向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