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名人名言”被广泛使用是否标志着一个意见高于理性的时代?

对于所有时代的人,引经据典都经常是为了附庸风雅,使用名人名言也经常是为了造成狐假虎威的效果。对很多人来说,一个观点出自哪里比那个观点有没有道理重要得多。但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倾向独立思考的人到了成熟阶段,一定会选择相信观察、逻辑、实验和思考;而没有能力独立思考的人,听信一些以“名人名言”为代表的主流意见也不见得有多不好:这总比听信一些歪理邪说要好一些,也比执着于自己的偏见要好一些。“名人名言”一般是代表主流价值观的,因为即使它的本义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它的通常含义也因为断章取义和附会解释而符合主流价值观了。非要逼心理上倾向于相信权威的人去独立思考,那会让他们觉得无助和不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反而没有什么好处。所有的人都应该去做一些他们适合做的事情。

名人名言被滥用,不得不说是和我们的文科教育有关。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写议论文时,告诉我们论证有两种方法:例证和引证。可是例证和引证都算不上什么论证。使用例证时,除非你把所有情况都穷举了,你事实上只论证了那个命题不是必定为假的。引证就是拉起虎皮做大旗,为自己找一个靠山,让同样相信权威的人觉得后面那个靠山是不可挑战的。所以这种议论文一般来说,根本没有证明那观点的合理性,而只是摆出一种姿态而已。在论证中真正应该起作用的逻辑却根本不在场。

比起我们相对成功的理工科教育,这种落后的文科教育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人把文科思维和理工科思维分开,甚至觉得那种所谓的文科思维很“高级”。而事实上,罔顾逻辑的论证就是瞎掰,未被辩明的观点就是值得怀疑的,不管牵扯的是文科问题还是理科问题。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思辨,那他根本连学术研究的门都没有入,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头衔和学历。这种人经常还有个特点:你只是在挑战他的观点,他却觉得你是在挑战他这个人,觉得被冒犯到了。

但现在的教育,即使是博士教育,也都是大众教育。很多博士和教授也选择更相信影响因子高,作者名气大的文章。在写论文时,很多人也觉得引用了更多的文献就让他们的文章显得更可信了。这和听信名人名言又有多大的差别呢?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保持在所有问题上独立思考,难度确实不是一般的大,甚至是不可行的。我们在了解陌生领域的知识时,必然要接受一些经过“权威认证”过的观点。但如果一个人是理性的人,那他必然会在这种观点从多角度去进行评判,而且经常不惜为此去学习另外的知识。